MpHub自媒体仓库打包下载 关于我们

美国制造业PMI重回萎缩,比亚迪营收首超特斯拉 | 财经日日评


图片

点击上图▲立即预约

美国3月制造业PMI重回萎缩



3月24日,标普全球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3月Markit制造业PMI初值49.8,跌至荣枯分界线之下,不及预期的51.8,2月前值为52.7,当时录得2022年中期以来的最高水平。美国3月Markit服务业PMI初值54.3,好于预期的51,2月前值为51。美国3月Markit综合PMI初值53.5,好于预期的51.3,2月前值为51.6。

受关税影响,材料成本指标上升至2023年4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制造商收到的价格上升速度为2023年2月以来最快。支付价格的综合指数也以近两年来最快的速度上升,其中制造商的价格指数涨势为2022年8月以来的最猛。企业还将成本压力归因于更高的劳动力成本。(华尔街见闻)

|点评| 美国2月制造业PMI表现强劲成为昙花一现,3月美国制造业再次疲软。美国制造业在2月关税加征尚未落地前,加快了生产速度,进入3月,贸易商开始将关税压力传导至美国工厂,工厂不得不承受更高的原材料成本。同时,美国消费者的支出意愿略有下降,美国零售商们普遍对未来消费市场表现出悲观的预期,上游制造业扩产信心不足。

可以预见的是,美国制造业企业会将部分成本压力进一步传导给消费者,美国零售商们的悲观预期或将逐渐变成现实。美国天气变得温和后,部分前期被积压的出行需求得到释放,3月服务业PMI超预期增长,然而,这种季节因素的影响持续性可能偏弱。整体上看,美国3月PMI的表现已经释放出了美国可能陷入滞胀的信号。

信用修复全国统一平台上线



3月25日,市场监管总局正式上线运行市场监管信用修复全国统一平台,助力经营主体高效便捷开展信用修复,全面支撑高效办成信用修复“一件事”。统一平台实现了“统一入口、异地修复”,向经营主体提供行政处罚、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等违法失信信息的查询和信用修复服务,实现一键获取违法失信信息,一键申请市场监管部门信用修复。

经营主体打开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点击首页的“信用修复”栏目即可跳转到统一平台登录页面,用电子营业执照登录后,即可按提示申请信用修复,通过跨省数据传输通道,实现异地信用修复,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市说新语”微信公号)

|点评| 企业出现信用“污点”后,可能面临融资受阻、品牌形象受损等一系列问题,不但影响业务开展,在获得政策支持上也会受到限制。其中,小微企业由于规模较小、管理较为粗放,也更容易出现失信问题。本身小微企业的资金链就比较脆弱,较难获得信贷支持,因失信融资渠道受阻,更是形成恶性循环。

此前由于信用修复的流程烦琐,标准不一,企业主动修复信用的意愿并不高。全国统一平台上线,也是解决信用修复过程中的难点,降低企业的修复成本。信用环境改善,企业的信用能够得到及时修复,其发展也能获得更多空间。

比亚迪全年营收首次超过特斯拉



3月24日,比亚迪公布2024年四季度和全年业绩报告,财报显示,比亚迪2024年全年营收7771亿元再创新高,同比增长29%,超过市场预期的7660亿元;以美元计,比亚迪去年销售额突破了1000亿美元大关,为历史首次超过特斯拉(2024年营收为977亿美元)。全年净利润同比增长34%至402.5亿元,超过预期的395亿元。

2024年,比亚迪全球销量达427.2万辆基本与福特汽车持平,同比增长41%,蝉联中国汽车市场车企销量冠军和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冠军;其中,纯电汽车全年销量为176万辆,略低于特斯拉的179万辆。比亚迪预计今年汽车销量将达到500万至600万辆。今年前两个月,比亚迪汽车同比增长93%,达到62.33万辆。(华尔街见闻)

|点评| 比亚迪去年量价齐升的业绩表现,让一众还在亏损的新能源车企压力倍增。比亚迪的营收构成非常杂乱,包括汽车、手机、电池、光伏等众多业务线,其核心业务还是在造车上。比亚迪是规模效应下带来盈利提升的典范,尽管比亚迪车型集中在平价甚至低价区间,大规模量产让比亚迪在成本端极具优势,低价车型也能拥有可观的利润率。

比亚迪最近在智驾技术上频频发力,在不提高车价的基础上,为车主提供更优秀的智驾体验。并且,比亚迪正在海外积极建厂,为扩大全球市场份额做准备。在种种支出增多的情况下,比亚迪还能保持利润的增长,实属不易。不过,“智驾平权”给单车毛利润带来的压力能否再次被规模效应所化解还有待验证。

蔡崇信:AI数据中心已出现泡沫苗头



3月25日,阿里巴巴集团主席蔡崇信在香港举行的汇丰全球投资峰会上表示,开始看到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建设出现泡沫苗头,美国的许多数据中心投资公告都是“重复”或相互重叠的。 

据悉,为了抓住人工智能领域的商业机遇,美国各大科技企业正掀起一场建造AI数据中心的比拼。2025年1月,微软计划在2025财年豪掷800亿美元用于建设AI数据中心。2月,Meta公司表示计划建设一座巨型数据中心园区,预计投资额将超过2000亿美元。OpenAI与软银联合推出“星际计划” 后,宣布将立即投入1000亿美元在美国建设数据中心。2月底,马斯克旗下的xAI也在亚特兰大建设大型数据中心,内有超过12000块英伟达的GPU。(界面新闻)

|点评| 科技巨头竞相宣布百亿、千亿美元的数据中心建设计划,确实是让市场应接不暇。不可否认,AI是当前的重要方向,算力建设更是推动技术研发的底层“燃料”。但是如此大规模的AI基建投资,是基于足够明确的市场需求,还是来自对未来应用场景的美好想象,仍然需要打上问号。尤其是低成本开发的模型也已有了不俗表现,更加剧市场对于算力过剩的担忧。

当前阶段,AI的技术发展与实际应用尚未有效匹配,投资回报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盲目地豪掷千金,或会造成大量资源浪费,且AI技术迭代迅速,部分基建很快就会被市场淘汰。只是面对新的科技风口,巨头们也很难不放手一搏,利弊权衡间,“宁可多投不可错过”的心态可能还是占了上风。

现代汽车宣布在美投资210亿美元



3月25日消息,韩国现代汽车宣布将在美国投资210亿美元。这是美国总统特朗普重返白宫以来,美国迎来的又一笔企业层面的大额投资。该项投资包括在路易斯安那州新建一座58亿美元的现代钢铁厂,现代汽车还计划在2028年前投资90亿美元,将在美国的汽车产能提高到120万辆,并投资60亿美元扩大与美国企业在自动驾驶、机器人、人工智能和先进空中交通领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在现代汽车宣布上述投资计划之际,特朗普威胁将于4月2日对许多国家征收对等关税,对美国有巨额贸易顺差的韩国是潜在对象之一。特朗普还表示,将在未来几天宣布对汽车、木材、芯片征收额外关税。(综合财联社)

|点评| 特朗普的“关税乱拳”,已经唤来一些企业加大在美投资。北美是现代汽车的最大市场,在美国投资建厂,能够避开未来可能加征的高额关税,降低成本,保持其在主要市场的竞争力。在特朗普眼中,这似乎也成为关税政策奏效的又一证明。全球对等关税计划落地前,他再次对汽车、芯片等领域喊话,言下之意也很明显。

特朗普以关税政策施压,力图吸引制造业回流,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但仅看到部分企业的投资加码,就得出政策有效的结论,可能也只是“一厢情愿”的片面之词。关税政策同样引发美国国内对生活成本上升的担忧,投资消费信心均受到挑战。政策冲击美国经济的稳定性,在企业的投资发挥作用前,美国经济还要先度过混乱政策带来的考验。

腾讯QQ“瘦身”调整短视频业务



3月24日,腾讯QQ正式宣布,因运营策略调整,QQ短视频业务自2025年4月2日起(若遇特殊情况可能延后调整),不再支持用户发布个人作品和浏览他人的作品等体验。用户过往的短视频作品将自动保存至QQ空间。

据悉,QQ短视频功能模块自2022年由QQ小世界升级后已运营近三年,是QQ端内的短视频产品。本次QQ短视频业务调整并非一次孤立的动作,而是QQ坚定推进“瘦身”计划的其中一环。腾讯最新披露的财报显示,截至2024年第四季度末,微信及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13.85亿,同比增长3%;QQ的智能终端月活跃账户数5.24亿,同比下降5%。(澎湃新闻)

|点评| QQ的短视频功能上线以后,一直没有太大的水花,内容质量也受到部分用户质疑。QQ的使用人群集中在年轻人,但其短视频业务难以满足受众的需要,内容缺少创意,同质化严重。目前在短视频赛道,已经有抖音、快手这样的头部平台,腾讯内部也已经形成视频号生态,发展滞后的QQ短视频很难脱颖而出。

同为腾讯旗下的社交平台,微信成为新一代装机必备软件的同时,QQ的活跃用户数正在流失。二者的功能定位有所重叠,也使得微信对QQ的生态造成了一定挤压。同时,作为运营超过25年的“活化石”级应用,QQ在功能迭代中逐渐变得臃肿。面对市场变化,QQ“瘦身”变革已是在所难免,而在对短视频业务“动刀”后,未来其应该还会有更多动作。

小米拟配售8亿股筹资约425亿港元



3月25日,小米集团在港交所公告称,于周二交易时段前,公司、卖方及经办人订立配售及认购协议。配售价格为每股53.25港元,拟将认购事项的估计所得款项净额约425亿港元。主要用于加速业务扩张;研发投资,以进一步提升科技实力;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小米拟以每股52.80—54.60港元的价格,配售7.5亿股股份。配售价格较其在香港周一收盘价折让4.2%至7.4%。截至周二收盘,小米集团报收53.4港元/股,下跌6.32%。财报显示,截至2024年末,小米集团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37亿元。几周前,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股份在香港成功发行新股,筹资5亿美元,为近四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股票发行。(综合澎湃新闻)

|点评| 浓眉大眼的小米突然发布配售计划向市场融资,引发股价异动大幅回落。小米去年业绩表现极好,新能源车项目有声有色,手机高端化进程稳步推进,智能家居销量快速增长。这样出色的业绩表现早已被市场所预期,叠加港股近期整体走强,小米股价一路上扬,反复刷新历史新高。此时选择配售融资,对小米来说确实很合算。

部分投资者可能对小米配售导致股价下跌感到不满,不过,小米现在确实需要资金。新能源车产能需要继续扩张,AI功能对手机业务的加持不容忽视,这两项都需要庞大的基建、研发投入支持。小米如果能用好这笔钱,强化自身业务优势,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对股东们更为有利。

周二两市震荡调整创指跌0.33%



3月25日,市场全天震荡调整,三大指数小幅下跌。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1.26万亿,较上个交易日缩量1925亿。盘面上,市场热点较为杂乱,个股跌多涨少,全市场超2700只个股下跌。从板块来看,可控核聚变概念股逆势大涨,化工等周期板块表现活跃。下跌方面,算力概念股持续调整,深海科技概念股展开调整,AI语料、AI眼镜等板块跌幅居前。

截至收盘,沪指报3369.98点,跌0.00%,成交额为5164亿元;深成指报10649.08点,跌0.43%,成交额为7418亿元;创指报2145.48点,跌0.33%,成交额为3471亿元。(财联社)

|点评| 周二两市继续震荡,临近午盘振幅略有扩大,指数上下反复。大小盘股仍有分化,小盘股振幅更大,近期热点板块继续回落。从板块上看,煤炭、化学品等具有涨价预期的原材料板块全面领涨,电力、银行等高息股在震荡市中重新得到市场关注,饮料制造、医药商业等大消费板块有所异动。

两市进入了明显的风格调整期,前期的题材炒作模式难以带领指数冲高。并且,市场逐渐从虚构的故事中回过神来,监管层对于活跃资金的关注度提升,基本面主导下的市场逻辑越发得到重视。活跃资金暂时处于观望中,市场成交量有所下降,对市场行情的展开影响可能并不大。


文中股市、期货内容仅供参考
不构成投资建议


栏目主编 | 魏英杰 主编 | 何梦飞

2025年我们将继续组织企业家走进东南亚、中亚、非洲、北美、墨西哥、中东等热门出海目的地,一起寻找全球新机遇。欢迎报名同行!

点击下图▼立即加入




本资源收集于网络,只做学习和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购买正版授权并合法使用。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原文链接

MpHub下载Word/Doc 下载PDF 下载Markdown